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自难忘,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什么意思
原文: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诗词意义:
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,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。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,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。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,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。
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,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。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,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。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,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。
赏析
苏东坡十九岁时,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。王弗年轻美貌,且侍亲甚孝,二人恩爱情深。可惜天命无常,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。
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,其心中的沉痛,精神上的痛苦,是不言而喻的。苏轼在《亡妻王氏墓志铭》里说:“治平二年(1065)五月丁亥,赵郡苏轼之妻王氏(名弗),卒于京师。
六月甲午,殡于京城之西。其明年六月壬午,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、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。”于平静语气下,寓绝大沉痛。
公元1075年(熙宁八年),东坡来到密州,这一年正月二十日,他梦见爱妻王氏,便写下了这首“有声当彻天,有泪当彻泉 ”(陈师道语)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。
中国文学史上,从《诗经》开始,就已经出现“悼亡诗”。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,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。
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。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。或写爱侣去后,处孤室而凄怆,睹遗物而伤神;或写作者既富且贵,追忆往昔,慨叹世事乖舛、天命无常;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,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,读之令人心痛。
而用词写悼亡,是苏轼的首创。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,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。这首词是“记梦”,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。但虽说是“记梦”,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,其他都是抒胸臆,诉悲怀的,写得真挚朴素,沉痛感人。
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
1、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 苏轼这首悼亡妻的《江城子》,道尽了生离死别的苍凉,千里孤坟的意象,不仅是地理的阻隔,更是生死无法对话的绝望,古人用孤坟、寒鸦、残烛堆砌思念,而现代人连坟前的倾诉都成了奢侈——城市化、移民潮下,多少人连祭奠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仪式。
2、
历史上最扎心的孤坟故事,是“哭倒长城”的孟姜女,传说她抱着丈夫尸骨痛哭,城墙崩塌,却无人替她收殓那具冰冷的躯体。孤独的从来不是坟墓,而是活着的人无处安放的情感,就像张爱玲晚年独居美国,去世一周后才被发现,她曾在信里写:“我的灵魂飘荡,找不到归处。”
3、
互联网时代更凸显这种荒诞,有人给去世母亲的微信发消息,系统弹出“对方已注销”;有人用AI复原逝者声音,却在深夜听着录音崩溃。科技填补不了生死鸿沟,反而让遗憾更刺眼,就像《寻梦环游记》说的:“死亡不是终点,遗忘才是。”可当现实连祭奠的载体都被剥夺,遗忘竟成了被迫的选择。
4、
最近考古学家在敦煌发现一封未寄出的唐代家书,丈夫写给战死的妻子:“若魂灵有知,当归来看我。”千年前的眼泪,依然能烫伤今天的心,或许真正的“话凄凉”,从来不需要坟墓——那些没说出口的爱、没来得及的拥抱,早已在心底筑起永恒的孤冢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到底在说啥?听着好悲伤啊!
这句是苏轼《江城子》的开头,写给他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,意思是:十年了,你在地下,我在人间,生死隔绝,两不相知,越想忘记你,反而记得更清楚,那种孤独感简直暴击!
2、“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”为啥强调“千里”?
苏轼当时在山东密州当官,妻子葬在四川老家,相隔超远,他想去坟前说说话都够不着,只能对着空气emo(凄凉),简直异地恋的终极悲剧版……
3、现在人用这句诗一般比喻啥?
网友经常拿来形容“爱而不得”或“失去至亲”的痛,比如异地恋分手、亲人离世后无处倾诉的孤独,甚至还有人调侃:“像极了我的快递丢件,客服还找不到!”(不过原诗意境更深啦!)
4、苏轼写这首词时真的哭了吗?
虽然没录像,但词里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大概率是真破防了!他梦见亡妻醒来后写的,据说古代文人就靠这种“深夜网易云”操作成就经典(手动狗头)。
本文来自作者[乔峻珲]投稿,不代表唯婉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ycenter.cn/life/202505-434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唯婉号的签约作者“乔峻珲”
本文概览: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自难忘,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什么意思原文: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 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...
文章不错《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自难忘,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什么意思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》内容很有帮助